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术讲座|学院举行前沿科研成果学术报告会

2023-08-01  点击:[]

7月24日,学院举行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会,邀请刘昭军研究员和李大卫研究员两位知名学者作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郭微副院长主持,相关研究领域老师和研究生参会。


65290


首先是刘昭军研究员作题为《TAF12b/CKh7因子通过影响CEP小肽家族基因调控缺硼条件下的植物根系构型变化》的学术报告。刘昭军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到硼(B)是高等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缺硼造成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受阻的现象多年前已被报道,但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并不明确。刘昭军研究员及其团队通过对188个拟南芥生态型在加减硼(+/-B)处理条件下的根系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定到一个名为TAF12b/CKh7的TATA盒子结合蛋白相关因子。与野生型相比, ckh7拟南芥突变体在缺硼条件下表现出根系生长发育的敏感表型。进一步的遗传和生化分析表明CKh7位于CEP家族基因的上游,并且CKh7通过调控CEP家族基因的表达,从而决定缺硼条件下植物根系的构型。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植物缺硼生理效应的分子机制,也为进一步探索植物根系发育和环境适应性的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刘老师的报告内容详尽、深入浅出,为与会者呈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学术成果,为进一步理解植物根系发育及其对环境适应性的调控机制将为改良植物的抗逆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对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4D8A


随后,李大卫研究员作了题为《猕猴桃资源精准鉴定及高Vc等性状机理解析》的学术报告。这场报告汇聚了李老师及其所在团队多年来在猕猴桃研究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构建了猕猴桃资源收集、创制、保育的完整体系,成为国内首批获得农业部认证的国家级种质资源圃。随后对猕猴桃骨干物种进行了鉴定与评价,解析其基因组,用于新品种的培育。同时,进行了猕猴桃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解析,特别是对猕猴桃高维生素C(Vc)含量的相关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团队通过大量猕猴桃样本的测定与分析,发现一些物种具有较高的Vc含量,进一步通过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转基因、基因编辑等分子生物学验证,揭示了高Vc性状的遗传机制。最后提出在传统育种基础上,未来将利用基因编辑育种、快速驯化的方式,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助力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李老师的报告详细介绍了猕猴桃的研究现状与前沿进展,引起听众热烈反响。

  4A174

6274E

   最后,在学术讲座的互动环节,与会的师生们积极提问、交流,与两位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刘昭军研究员和李大卫研究员均耐心解答了与会者的问题,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和思想启发。

此次学术讲座为学校师生搭建了广泛交流的学术平台,是推动园艺与相关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之一。学院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举办相关学术讲座,拓展学术视野,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上一条:学校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蔬菜基地... 下一条:学院赴东莞开展花卉产业调研

关闭

Baidu
sogou